Friday, January 13, 2006

筆記型電腦

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.com
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忽然想起國中老師教的破題法,所以就直接來破題一下好了,我買的筆記型電腦是VAIO的S54。
這兩年來,NB不斷的降價,而且性能也不斷的往上提升,雖然比不上PC的強悍,但是對於一般不打3D遊戲,電腦只拿來上網,做做文書處裡的人來說,其實已經很夠用了。所以有一個趨勢是不買PC,直接買NB。這個狀況其實在研究所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,兩年前的研究生都會買一台PC放在研究室,現在的研究生是買一台NB,每天帶到研究室。這樣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。
讀研究所一開始不打算買NB,因為一台NB再怎麼便宜也要上萬塊,對我來說這是一筆很大的消費,根本不太可能負擔的起,所以在學校查的paper,做實驗的data,無聊下載的東西,都是放在實驗室的公用電腦裡。但是過了幾個月我發現,paper變多、data變多、下載的東西更是一大堆、唸書的時候想查個單字沒有翻譯機、偶而想要聽歌只有隨身碟、想上網收信要跟人搶公用電腦、報告沒有辦法在實驗室寫、同學越來越多人買NB……,然後資訊展就到了,然後最重要的是,實驗室發薪水了,然後我就想:『買台Notebook吧!』
買NB的想法一出現,我立刻陷入了痛苦的NB漩渦裡。首先,因為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NB,只知道有幾個大廠牌,其他一切從零開始。我開始每天上網看相關的討論,看每個廠牌的比較、網友的心得、比較產品的規格、保固的年限、螢幕的顏色、比價、驗貨的方法,以上只是幾個大選項。這幾個大選項裡還有許多個小選項,例如:螢幕要看顏色、亮點、黑白表現、背光源的種類、鏡面的種類、如何測試螢幕的好壞……,等。
有些東西很客觀,例如:規格,一看就很明瞭知道好壞,很好懂。但是有些東西就很主觀,例如:品牌迷思,這個就會讓人很想吐,因為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,看網友很用力的在辯論,真的只有想死的感覺。
等我花了將近1個多月,把一些NB的基本常識弄懂之後,我終於決定了我要買的幾台NB ( 前面的廢話真多 ) 。分別是ASUS的W6、IBM的X32,還有VAIO的S54,以上按字母順序排列。我本來以為縮小範圍之後,會更好買,但是卻不盡然,在這之後,我越來越鑽牛角尖,比一開始更細微的去比較這三台的差別,結果又花了快1個月。而這段時間裡,你們以為鵝小姐有閒著嗎?錯了,她天天都在聽我講NB的事,無時無刻都在聽我碎碎唸,就這樣,陪我在NB的無底漩渦裡待了2個月。
從10月中想買NB開始,到最後決定了VAIO的S54,已經是12月中了,衣服都從短袖換成長袖了,名副其實的從秋天買到冬天。如何決定的過程,還有S54的優點是什麼,我就不詳述了,這類的文章只要在google找一下,就會有一大票。總之,我就是買了S54。目前用了這段時間,感覺很好,感覺買的很值得,連鵝小姐都說讚。
我很感謝那些網路上的先進,因為他們的分享,所以我才能買到一台我很喜歡的NB。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過來人,如果我要留下一點跟那些先進比較不一樣的意見,我會建議要買NB的人,要把外觀與品牌形象也列入performance的範圍,如果你跟我一樣很在意這些的話。
很多人會說VAIO的NB,比一般相同規格等級的ASUS、ACER、IBM的NB還要貴大約10000元左右,所以有人開玩笑的說VAIO這四個英文字母,一個字就要2500元新台幣,而且買了VAIO之後,當你在公共場合拿出來後,會感覺到整個世界因你而旋轉。不過我買到現在還沒有過這種感覺就是了,因為我的VAIO只會出現在我的研究室裡。
說了這麼多名副其實的廢話 ( 明明就是NB的文章,卻一點NB的相關資訊都沒有 ) ,除了之前的那點建議之外,我想我也要跟想要買NB的人說一句很經典的話:『想清楚你需要的,這樣你就能選到你最想要的。』如果你還陷在NB的漩渦裡的話,共勉之!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