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October 18, 2005

【海綿城市】 (上)

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.com
這個週末,在我自己的房間訪問了獨立製片─【海綿城市】( 哈哈,應該算是獨立製片吧! ) 的導演 ─ 他姓鄭,開始拍這部戲的時候是19歲,剪接完畢的時候已經是20歲了。訪談的過程很平順,可能因為是自己跟自己對話吧!以下的訪談,我自己以【Q】來簡稱,導演就以【導】來簡稱吧!

Q:導演,可以先簡單的說明一下這部電影是在談什麼嗎?
導:可以。這部電影的主要地點是在台北,電影裡有八組人的故事斷斷續續的被撥放,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天裡,從清晨開始,到晚上結束,而這八組人的故事並沒有直接的關係,彼此也不互相認識。
Q:那這部戲為什麼要叫做海綿城市呢?
導:我高中上因為英文課的時候,老師教了我們一個單字,Spongy,中文意思就是海綿,當時老師跟我們說:『你們一定要像海綿一樣,不斷的吸收知識……,』後來還講了一堆,不過不是重點,後來我對海綿的印象就是一個不斷吸收東西的東西。而這部戲的主題是一個不斷吸收著寂寞的城市,當我劇本快完成的時候,我的腦中忽然想起了高中那堂英文課,也想起了海綿,覺得很適合,所以就取名為海綿城市。
Q:一個吸收寂寞的城市?所以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在探討寂寞嗎?
導:應該這麼說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感到寂寞的時候,尤其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都市,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,有些人可以很輕鬆的適應,有些人則完全不行,所以寂寞在每個人的身體裡留下的比例會不一樣,但是一定都會有。而我只是透過寂寞把電影裡的人串起來,他們彼此之間是沒有什麼任何關係的,所以寂寞算是一個Keyword,整個故事的架構。而裡面的人的對話,以及行為,才是我想要留下來,那些都是屬於我們這個Generation的東西,不管是想法、聽的音樂、說話的語氣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、穿著、髮型……,等,這些才是整個故事的內容。
Q:聽起來有點像是電影【Crash】中的種族問題,還有【Love actually】中的愛。
導:沒錯,海綿城市大概就是這個類型的電影。
Q:這類型的劇本通常很龐大,演員應該要蠻多個的吧!
導:演員需要很多這件事,在拍的當時的確是困擾了我一陣子,不過後來都蠻順利的解決,解決的方法是一個人演兩個角色,現在想起來覺得這個舉動還蠻大膽的。
Q:這類型的電影裡,每組人關係的聯繫是十分重要的,你是用什麼把他們連起來的?
導:我是用『錯身』來做為聯繫的工具,而他們彼此之間是不認識的。會這麼做是因為我想要描述的是一個多數,是散落在每個城市裡的每一個人,所以這群人彼此認識反而失去了故事的意義。
Q:這點跟之前的那兩部電影倒是有很大的差別?
導:的確,如果就這點而言的話。
Q:要拍這部戲的時候,有什麼動機嗎?
導:動機有幾個,其中有一個就是我之前講的,我想要留下屬於我們這個Generation自己的東西。另外,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才19歲,一直有一種念頭,很想要跟大家一起完成一件大事,一件大到我們長大以後想起來還是會覺得很驕傲的事,所以我們就拍了這部電影,電影裡的工作人員,還有演員幾乎都是我的朋友,不然就是朋友的朋友。
Q:拍戲的過程好玩嗎?
導:現在想起來還蠻好玩的,因為畢竟是一件很瘋狂的事。不過當時倒是覺得很辛苦,因為我們要把70幾分鐘的電影,壓縮在3天以內拍完,時間可想而知有多趕,三天裡幾乎都是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開始準備,收工的時候路上都快沒人了。尤其演員的人數又多,通告真的很難排。另外,還有其他像場地租借、交通問題、DV沒電、收音問題、對話太長記不住、天空不做美……,等,一大堆問題。現在想起來,真的覺得我們是超人。
Q:工作人員之間有吵架嗎?
導:是沒有吵架那麼誇張啦!不過拍到第三天的時候,大家的臉都很臭,因為真的太累了。而且全部拍完的隔天起床後,我們全部的人都腰酸背痛的。

Q:拍完之後一定很有成就感吧!
導:沒錯,沒想到後來的後製又花了很多功夫,真的是很XXX。
Q:聽說導演剪接的時間是2004年夏天初,距離拍完的時間2003年暑假末,有將近一年以上,爲什麼要這樣呢?
導:會隔這麼久的時間,其實是因為DV帶在匯入電腦的時候出了一點技術上的問題,而且那時候我的課業壓力還蠻繁重的,所以我就先把後製的工作放著。一直到了2004年的4、5月,漸漸有點壓力,覺得是時候該把這個夢想做一個完整的結束了,所以才開始想辦法克服許多硬體與軟體的難關,把東西剪出來。
Q:剪輯有花很多時間嗎?
導:花了大概快1個月的時間。這段期間,我跟我的女朋友幾乎是天天看到太陽升起才睡覺,真的很累,工作時數很長。
Q:東西隔了一年才做剪輯的動作,是不是有些想法會改變,會做一些調整呢?
導:是的。其實我蠻慶幸我自己放了一年才去剪輯它,因為當時在拍攝的時候,其實是有一些鏡頭漏掉了,根本就沒有辦法連貫起來。不過過了一年後,我的一些想法變了,覺得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去做這個東西,所以一些漏洞反而變成了後來的優點,讓我很自己驚訝。我甚至覺得經過了一年後所剪輯出來的東西,反而才是海綿城市最完美的樣子。
Q:這倒是蠻特別的一件事。可以舉個例嗎?
導:電影裡,有一個很喜歡攝影的男生,他本來是要拍到淡水的夕陽的,但是後來我們去拍的時候天空竟然沒有出現夕陽,讓我很苦惱,因為這個角色後來的一些對話與夕陽有關係,沒有夕陽,真的讓我有點手足無措。不過在這一年中,我不斷的思考,最後決定把他的角色提升成為半個旁觀者,替我在電影裡說一些話,算是一個大的改變,我自己也很喜歡這個改變。
Q:聽起來很難以想像,不過可以感覺到一種瘋狂,自己拍片果然就是這麼的自由。
導:是阿,哈哈。
(待續......)
PS.因為整篇訪談有點長,所以分為兩個星期發佈,且下個星期會把【海綿城市】的預告片、劇照以及預告片的OST放在這裡提供下載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