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October 26, 2005

【海綿城市】 (下)

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.com
預告片:http://0rz.net/060M1
OST:
http://0rz.net/420O5
劇照: http://0rz.net/4f0Nb
Q:那導演自己在看完整部電影的時候,有什麼鏡頭或是角色是自己比較喜歡的嗎?
導:這個嘛!我比較印象深刻的鏡頭有兩個。一個就是電影裡的一對情侶要分手的時候,他們的對話與背影給我很大的感觸,雖然場景跟對話都是我自己寫的,不過還是受到了感動。另一個,則是一個啞巴的男生要把東西放進密碼櫃的鏡頭,鏡頭從密碼櫃裡取出來,有種真的在拍電影的感覺。
Q:那角色呢?有比較偏心的角色嗎?
導:一開始我其實有比較偏好幾個角色,不過到後來我卻每一個都喜歡,因為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優點,以及想要表達的事不一樣,所以每一個都很喜歡。
Q:電影中,導演自己也演了兩個角色,對導演來說,演戲難嗎?
導:說真的,我覺得很難。我自己演的兩個角色,其實我自己都不是很滿意,不過其他的演員的表現,倒是都很令我驚豔。大家其實都不是專業演員,而且我寫的台詞大都數都很長,而且有點不順口,所以我在對白上都採取比較彈性的態度,而演技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有很大的期待,畢竟都是學生,不過當我喊Action之後,大家卻都可以不顧街上的人群,很投入的演戲,讓我很感動,反而我對我自己的表現感到很慚愧。
Q:導演在完全剪輯完後,自己看的感覺如何呢?
導:蠻訝異的,因為我自己覺得很好看,這麼說可能有點不要臉吧!哈哈。
Q:哈哈,不會啦!不過你覺得電影的優點在哪裡?
導:電影的優點?這就有點難說了。不過,我想最重要的是,我覺得沒有什麼遺憾,我覺得我在我19歲想要說的話,已經完完全全的在這部電影裡說完,這種百分之百表現出自己的感覺真的很好。而且即使是2005年的現在,我看了也是覺得很喜歡,蠻意外的,因為我看我自己早期的作品通常都會有點厭惡,畢竟都不太成熟。
Q:其他人看完的評價呢?
導:都還不錯啊!大家都說看的下去,我本來很怕大家會覺得悶,因為節奏有點慢,不過大家都有看完。
Q:電影的配樂好像融合了很多不同的風格,有流行歌曲、電音、英文老歌、鋼琴……,等,這些配樂放在一起不覺得有些太雜嗎?
導:其實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有思考過,但是後來我還是決定這麼做。就像我自己說的,這部電影裡說的是每個城市裡的每一個人,每個人喜歡的音樂類型一定不一樣,所以若是很刻意的去做出一個規律的話,反而奇怪,所以我就給每一組人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。
Q:這麼說也對,很合理。
導:不過我自己在聽OST的時候,的確也有點痛苦,畢竟沒有影像一起搭配,所以OST感覺就只是單純的音樂大雜燴,不過每一首歌分開聽都很好聽就是了。
Q:從開拍到現在也過了兩年多了,這中間導演你有再把電影拿出來看過嗎?
導:好像看過兩、三次吧!都是在深夜的時候。
Q:爲什麼要在深夜呢?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?
導: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,只是我深夜比較有空,所以才會看。
Q:抱歉,這問題好像有點蠢。
導:不會啦!
Q:那關於拍這部電影,導演現在有什麼話特別想要說的嗎?
導:該說的,該感謝的,其實在我把光碟交到大家的手上時就都說過了,不過我還是要再一次感謝,謝謝那些肯陪我一起實現夢想的朋友,因為這真的是一件很瘋狂的事,因為我們的年少輕狂,所以才有這部電影,這部我們共同擁有的驕傲。另外,有電影在手上的人,如果有時間的話,可以再拿出來看一次,看看當時我們自己的青澀模樣,看看現在的我們是不是變了很多。
Q:我想大家會再拿出來看一次的。今天真的是謝謝導演了。
導:不會。
Q:最後可以請問一個比較個人的問題嗎?
導:可以的。
Q:請問導演爲什麼要戴著毛巾呢?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?
導:哈哈,其實會戴毛巾是有個小故事的。當時在拍戲的時候,我因為演員不夠的關係,所以自己多演了一個角色,但是因為我的頭髮很澎,容易被認出來,所以就有人建議我戴條毛巾演,就比較不明顯。後來我自己還蠻喜歡這個造型的,所以當我要穿上導演這個身分的時候,我就會戴上毛巾,跟平常的自己做一個區別,是一種偏執的信念,好像戴上毛巾導戲就會導的比較好。
Q:是不是類似幸運物的感覺?
導:算是吧!就像Jordan每次上場一定要穿的短褲,還有大舒馬赫的項鍊。
Q:我懂了。今天真的很謝謝導演接受我的訪問,那關於未來,導演有什麼計畫嗎?
導:目前是沒有什麼計畫,因為拍片太累了。不過如果真的有機會的話,我會想要拍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,用我自己的愛情觀來講故事,然後會在剪接、時間與空間的安排、鏡頭的位置……等,做一些比較特別的安排。
Q:聽起來好像很有趣,我滿心期待中。今天真的很謝謝鄭導,謝謝。
導:不會的。你才辛苦了。

Tuesday, October 18, 2005

【海綿城市】 (上)

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.com
這個週末,在我自己的房間訪問了獨立製片─【海綿城市】( 哈哈,應該算是獨立製片吧! ) 的導演 ─ 他姓鄭,開始拍這部戲的時候是19歲,剪接完畢的時候已經是20歲了。訪談的過程很平順,可能因為是自己跟自己對話吧!以下的訪談,我自己以【Q】來簡稱,導演就以【導】來簡稱吧!

Q:導演,可以先簡單的說明一下這部電影是在談什麼嗎?
導:可以。這部電影的主要地點是在台北,電影裡有八組人的故事斷斷續續的被撥放,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天裡,從清晨開始,到晚上結束,而這八組人的故事並沒有直接的關係,彼此也不互相認識。
Q:那這部戲為什麼要叫做海綿城市呢?
導:我高中上因為英文課的時候,老師教了我們一個單字,Spongy,中文意思就是海綿,當時老師跟我們說:『你們一定要像海綿一樣,不斷的吸收知識……,』後來還講了一堆,不過不是重點,後來我對海綿的印象就是一個不斷吸收東西的東西。而這部戲的主題是一個不斷吸收著寂寞的城市,當我劇本快完成的時候,我的腦中忽然想起了高中那堂英文課,也想起了海綿,覺得很適合,所以就取名為海綿城市。
Q:一個吸收寂寞的城市?所以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在探討寂寞嗎?
導:應該這麼說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感到寂寞的時候,尤其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都市,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,有些人可以很輕鬆的適應,有些人則完全不行,所以寂寞在每個人的身體裡留下的比例會不一樣,但是一定都會有。而我只是透過寂寞把電影裡的人串起來,他們彼此之間是沒有什麼任何關係的,所以寂寞算是一個Keyword,整個故事的架構。而裡面的人的對話,以及行為,才是我想要留下來,那些都是屬於我們這個Generation的東西,不管是想法、聽的音樂、說話的語氣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、穿著、髮型……,等,這些才是整個故事的內容。
Q:聽起來有點像是電影【Crash】中的種族問題,還有【Love actually】中的愛。
導:沒錯,海綿城市大概就是這個類型的電影。
Q:這類型的劇本通常很龐大,演員應該要蠻多個的吧!
導:演員需要很多這件事,在拍的當時的確是困擾了我一陣子,不過後來都蠻順利的解決,解決的方法是一個人演兩個角色,現在想起來覺得這個舉動還蠻大膽的。
Q:這類型的電影裡,每組人關係的聯繫是十分重要的,你是用什麼把他們連起來的?
導:我是用『錯身』來做為聯繫的工具,而他們彼此之間是不認識的。會這麼做是因為我想要描述的是一個多數,是散落在每個城市裡的每一個人,所以這群人彼此認識反而失去了故事的意義。
Q:這點跟之前的那兩部電影倒是有很大的差別?
導:的確,如果就這點而言的話。
Q:要拍這部戲的時候,有什麼動機嗎?
導:動機有幾個,其中有一個就是我之前講的,我想要留下屬於我們這個Generation自己的東西。另外,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才19歲,一直有一種念頭,很想要跟大家一起完成一件大事,一件大到我們長大以後想起來還是會覺得很驕傲的事,所以我們就拍了這部電影,電影裡的工作人員,還有演員幾乎都是我的朋友,不然就是朋友的朋友。
Q:拍戲的過程好玩嗎?
導:現在想起來還蠻好玩的,因為畢竟是一件很瘋狂的事。不過當時倒是覺得很辛苦,因為我們要把70幾分鐘的電影,壓縮在3天以內拍完,時間可想而知有多趕,三天裡幾乎都是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開始準備,收工的時候路上都快沒人了。尤其演員的人數又多,通告真的很難排。另外,還有其他像場地租借、交通問題、DV沒電、收音問題、對話太長記不住、天空不做美……,等,一大堆問題。現在想起來,真的覺得我們是超人。
Q:工作人員之間有吵架嗎?
導:是沒有吵架那麼誇張啦!不過拍到第三天的時候,大家的臉都很臭,因為真的太累了。而且全部拍完的隔天起床後,我們全部的人都腰酸背痛的。

Q:拍完之後一定很有成就感吧!
導:沒錯,沒想到後來的後製又花了很多功夫,真的是很XXX。
Q:聽說導演剪接的時間是2004年夏天初,距離拍完的時間2003年暑假末,有將近一年以上,爲什麼要這樣呢?
導:會隔這麼久的時間,其實是因為DV帶在匯入電腦的時候出了一點技術上的問題,而且那時候我的課業壓力還蠻繁重的,所以我就先把後製的工作放著。一直到了2004年的4、5月,漸漸有點壓力,覺得是時候該把這個夢想做一個完整的結束了,所以才開始想辦法克服許多硬體與軟體的難關,把東西剪出來。
Q:剪輯有花很多時間嗎?
導:花了大概快1個月的時間。這段期間,我跟我的女朋友幾乎是天天看到太陽升起才睡覺,真的很累,工作時數很長。
Q:東西隔了一年才做剪輯的動作,是不是有些想法會改變,會做一些調整呢?
導:是的。其實我蠻慶幸我自己放了一年才去剪輯它,因為當時在拍攝的時候,其實是有一些鏡頭漏掉了,根本就沒有辦法連貫起來。不過過了一年後,我的一些想法變了,覺得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去做這個東西,所以一些漏洞反而變成了後來的優點,讓我很自己驚訝。我甚至覺得經過了一年後所剪輯出來的東西,反而才是海綿城市最完美的樣子。
Q:這倒是蠻特別的一件事。可以舉個例嗎?
導:電影裡,有一個很喜歡攝影的男生,他本來是要拍到淡水的夕陽的,但是後來我們去拍的時候天空竟然沒有出現夕陽,讓我很苦惱,因為這個角色後來的一些對話與夕陽有關係,沒有夕陽,真的讓我有點手足無措。不過在這一年中,我不斷的思考,最後決定把他的角色提升成為半個旁觀者,替我在電影裡說一些話,算是一個大的改變,我自己也很喜歡這個改變。
Q:聽起來很難以想像,不過可以感覺到一種瘋狂,自己拍片果然就是這麼的自由。
導:是阿,哈哈。
(待續......)
PS.因為整篇訪談有點長,所以分為兩個星期發佈,且下個星期會把【海綿城市】的預告片、劇照以及預告片的OST放在這裡提供下載。

Tuesday, October 11, 2005

如果時代的洪流......

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.com
如果我們深處於時代的洪流當中,我們應該怎麼做?我們要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站穩腳步,先不要被沖走再說,站穩之後,還要再去思考如何著往上遊走,不斷的跟時代賽跑。我這一輩子,一定會記得國三升高一的那個暑假,有一天早上,我們家三個兄弟還在睡覺的時候,我老爸打開房門,把我們叫醒後,用假裝若無其事的態度說出:『 從今天起,我們家的銀樓店要停止營業了。 』那時候外面正下著雨,天氣還陰陰的,事後我掉了一、兩滴眼淚,很灑狗血吧!
先說一下我們家的故事,我們家以前是開銀樓店的,所謂的銀樓,就是現在的金飾店,不過當時的銀樓店並沒有這麼大的規模,大部分都是一間小小的,座落在一個區域,彼此之間的競爭並不會很激烈,因為每個要開銀樓的人,心中都有不要打對台的默契,所以都不會開很近。
我的舊家是在一條街上,這條街上什麼都有,有雜貨店、五金行、電器行、豆漿店、金香舖、西裝店、中藥行、西藥行、小診所、文具行,還有一個很大的菜市場,總之你想到的店大概都有,以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一條機能性還不錯的街。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我們家的銀樓─ 【麗美銀樓】 。店名是以我的老媽命名的,在我看起來真的是十分的浪漫,我老爸居然以他老婆的名字開了一家店。而信美銀樓則是我老爸當學徒的銀樓,目前還在,地點在高雄旗津,一下渡船頭就可以看到了。
以前銀樓的銷路很多樣化,例如:還願送給神明的金牌、小孩子滿月的銀手練、事業有成的男人愛戴的大金戒指、主婦們喜歡的的金耳環、父母或祖父母送給滿15或18歲小孩的銀手練或金項鍊……,真的有很多種買金銀的理由,多到出乎你們想像。所以,麗美銀樓一開始的營運十分的順利,我每個星期天早上都在幫家裡洗銀飾,而每次學校要填家裡的經濟狀況,我都填小康,我老爸也當了我國小的家長會會長好幾次,可以當這個,應該就可以知道我們家以前真的還不錯吧!
危機是這樣出現的,時代的洪流不斷地靜靜流動。大約在我小五、小六的時候,年輕人不喜歡黃金了,因為他們覺得黃金俗氣。大家樂跟六合彩 (大家應該知道這是什麼吧!) 被抓光了,送給神明的金牌也少了。台灣經濟變差了,有能力穿金戴銀的人少了,多的反而是來典當金銀的人。而更慘的是,這時各個地方開始出現很漂亮的金飾店,他們的店面很大,店裡有冷氣吹,櫥窗的燈也把金飾打的很漂亮,客人不但變少了,還集中流向那些新型態的金飾店。
漸漸的,我們家經濟不好了,連來查稅單的人員都覺得不可思議,他們覺得我們家的營業額太少了,一定是故意要逃漏稅,搞的我老爸很無可奈何,只好自己多開了很多張保單 (銀樓沒有發票,只有類似保證書的保單來紀錄售出的量) ,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很心酸,因為我老爸在憑空寫保單的時候,我就坐在他的旁邊看。後來就如我說的,我們家的銀樓沒辦法支撐下去了,麗美銀樓從此就只剩下房子外大大的招牌。那是發生在我國三升高一的那年暑假的事。
我老爸就是一個被時代洪流沖走的人,但是他可以怎麼樣呢?也許正在看這故事的各位會想:『 爲什麼不改變?爲什麼不變成像大型連鎖的金飾店就好了? 』當然有很多的原因,不過不管這些原因,我想說的是,我老爸被洪流沖走了。不過好險的是,他現在找到了新工作,大樓的保全主任,一做也快六年多了,雖然每個月的薪水不多,不過也過的很悠閒,每天下班後,就在家裡泡茶看電視。
這個故事說的這麼長,其實有幾個目的。首先,當然就是紀錄一下我們家麗美銀樓的事,不然我看以後我們家的人沒有一個人會記得這件事吧!而第二個目的,就是要提醒我自己還有各位,任何事都不會一成不變,所以對於未來的變化一定要有敏銳度,不管我們是在什麼領域。最後的目的,就是說說我自己對目前唱片業界的感想。 (to be continued......)
PS. 分享兩張我老爸當學徒的照片,這就是我老爸,有點固執的人。
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.com
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.com

快被沖走的唱片業界......

註:【如果時代的洪流......】這篇文章,主要的目的是紀錄我們家的事,以及引出我對現在唱片業界的看法,而這兩個東西雖然彼此有關係,但是內容相差甚遠,所以決定兩個分開放在不同篇。另外,也不放照片。
現在的唱片業市場非常悽慘,普通一點的專輯賣個5萬張就算不錯,賣了30萬張以上就是超賣,而其他賣不過1萬張的大有人在。 【盜版】 ,這個東西是唱片公司跟藝人所譴責的東西,他們把所有的錯都歸咎於盜版猖獗,所以唱片賣不好。也灌輸了我們很多有關智慧財產權的知識,說盜版是不對的,說盜版就是偷別人的東西,就是因為盜版跟下載mp3,所以唱片市場才會這麼低迷,是這樣嗎?我想大家都跟我有一樣的質疑吧!
其實我不否認盜版是犯法的,我也從來不敢大聲的說我有下載MP3 (我沒有下載喔!) ,因為我們下載錯就是錯,並不會因為下載的人多,盜版與下載就變成合法、可以做的事。但是如果現在的唱片市場就處在時代洪流中,你們要淹死了,要被沖走了,與其把所有的力氣都花在大喊救命,倒不如想怎麼站穩腳步。
首先,爲什麼不想想周杰倫、5566、蔡依林、五月天……,這些人的唱片怎麼可以賣這麼多張?老是推一些很普通的藝人,唱很普通的歌,用很普通的行銷手法,這麼普通的唱片到底是要賣給誰? (在這邊要說一下,我知道有很多人看我剛提的這些藝人很不爽,我承認他們不一定很好,但是唱片數字的確很好,所以提他們出來純粹是從他們賺的錢來看。)
第二點,CD怎麼不降價?一張CD賣300多塊錢,成本跟價錢差了7倍以上,不覺得很貴嗎?也許在電視台上撥MTV很花錢,不過把那些錢轉嫁到我們消費者身上來,似乎不是很合理吧!
第三點,應該更加重視mp3這塊市場。也許MP3的價錢沒有CD這麼貴,不過與其讓這些錢讓Kuro或Pigo這種公司賺,不如自己拿回來賺。賣mp3有沒有成功的例子?看看蘋果電腦的音樂商店,人家就經營的很成功。
第四點,回歸到最原始的地方,音樂跟藝人本身吧!我近幾年買的專輯雖然少,不過還是有幾張,LINKIN PARK、陳綺貞、還有一些電影原聲帶,我大概都是買這些東西。讓人去買專輯的原因很多,例如:歌好聽、人長的好看、個人特質,網路上下載不到、便宜……,很多。先不管那些專輯哪些地方吸引我,總之我就是買了。『 爲什麼我買了那些人的CD,而不買其他人的CD? 』我想這應該是唱片業界除了思考如何” 對抗盜版 ”之外,最重要的事吧!
我老爸當學徒的時候,應該沒想到後來的狀況會變成那樣,唱片公司的人應該也沒想到現在的市場會這麼但慘淡。但同樣是在時代的洪流裡,只有有在動腦思考的人,才可以生存下來,就像那些我超級恨的連鎖金飾店一樣。拉哩拉雜的說了很多,這大概是我寫最多字的一篇BLOG,不知道有沒有人很有耐心的把它看完,如果有的話我會非常感激。
還是回到一開始我說的吧!我們無時無刻都深處於時代的洪流當中,我們應該怎麼做?我們要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站穩腳步,先不要被沖走再說,站穩之後,還要再去思考如何著往上遊走,不斷的跟時代賽跑。

Tuesday, October 04, 2005

Summer tail

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.com
因為罕見的十月颱,所以昨天下了場雨。傍晚,我跟鵝小姐一起穿著雨衣,騎車出去吃日本料理時,談話中發現現在居然已經十月了。我在十月出生的,所以我很喜歡十月這個月份,尤其以前還沒周休二日的時候,放假更是一堆。【光輝的十月】,我都是這麼稱呼十月的。
而昨天晚上我看MTV台的時候,看到了一個節目,陳冠希這個大帥哥有出現。節目是類似真實情境的東西,內容是一群玩HIP-HOP的年輕人,開著有夠帥氣的跑車或卡車,穿著有夠帥氣的衣服,再說著有夠帥氣的英文,然後到處玩。那樣的生活離我很遠,所以看看羨慕一下也就算了,不過我有看到一個日本人,他拿著很多顏色的噴漆罐,很帥氣一直往一台卡車上噴,而且噴的很漂亮,我真的很羨慕這種人,我也想要成為在街頭噴漆的人,Graffiti artist。
爲什麼想要成為那樣的人?其實我自己不太知道,可能是想要享受在街頭噴漆時,那種微微犯罪的快感,還有那自以為是的帥氣吧!噴漆的時候很刺激,就連有一台機車經過都會很緊張,更擔心的就是看到藍色跟紅色的燈光閃過。而即使是在噴完後,把噴漆罐藏在背包要回家時,也會擔心路人會不會告發你,雖然用屁股想也知道這是很多餘的擔心,不過有一句名言說的好:『 帶著槍出門,街上的風景就會不一樣。 』我也曾將想要拍一部有關噴漆的短片,劇本大概已經想好了大約50%,不過後來因為一些因素而沒拍,現在寫在這裡算是紀念,哀悼一下那未問世的創意!
架腳架拍這張照片的時候很討厭,因為地上還是濕濕的。而晚上要睡覺的時候,電風扇本來就生鏽,再加上下雨天濕氣太重,轉的時候不斷發出很尖銳的聲音。看來這個颱風,簡直就像是要把夏天最後的一點水分榨乾一樣,嘩啦嘩啦的下雨。這種傾全力做最後一擊的結束方法,在當下感覺很有氣魄,不過結束後卻有一種更無力的感覺。沒關係,光輝的十月來了,夏天要結束了,我看到夏天的尾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