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個月中的前八個月
這個星期四,我跟我的博班學長一起去了中山大學一趟,千里迢迢的跑到那裡,目的是參加一場conference,這個conference邀請了發明VCSEL的大師 ─ Iga,遠從日本來。他做了一場演講,會場中還有很多受邀演講的人,有日本人、美國人,當然還有一些台灣人,演講的題目大多是他們目前所做的一些研究,就趨勢看來,Photonic crystal跟Quantum dot laser是蠻值得期待的東西。場地是一個很大的會議廳,每個人的桌子前都有一個麥克風,很多人的桌上都擺著筆記型電腦,全英文對話,有種在聯合國開會,然後大家很認真的討論核能廢料的問題的錯覺,很妙。 幻想歸幻想,當我很用力的要聽懂那些內容,當我很羨慕台上的人英文講的超流利時,我忽然回到現實,嚇了一跳的發現,我終於坐在這樣的地方了嗎?我終於是一個稱職的研究生了,想到這裡,我很高興。 現在已經接近2月底,距離我去年7月進入研究室到現在,已經過了8個月,我那短短兩年的碩士生涯已經過了1/3,好快。我還記得暑假剛進研究所的時候,我常常跟鵝小姐在五福路吃黑砂糖剉冰,那時候我很常抱怨的一件事,就是我的碩士生涯到底過了幾分之幾。一開始是1/12,然後是1/8,再來是1/4,結果今天在寫blog的這個時候,已經是1/3了。 之前一直很想寫一篇文章來紀錄一下這前半段的碩士生涯,但是一直找不到好時機,不過這個星期似乎是一個最好的時機,除了之前提到的conference,更重要的是這個星期我上台報了我的第一次大meeting。我的指導教授擁有一個很龐大的研究團隊,人數大概有50個人左右,一個星期只有兩個人上台報告,所以平均半年才報一次,從次數的角度來看,這是好事一件,但是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半年一次的報告,就更顯重要。 而我報告的題目是: 【InGaAs/GaAs Quantum Dot Laser】 ,如果是我自己給我自己打分數,我覺得我沒有表現的很好,因為簡報的內容有點放錯重點,而且說話的語氣太過平淡,沒有陰陽頓挫,有點糟。不過另一方面,在報告之前我自己練習了很多次,事後我覺得有把想表達的都表達出來,所以這點還不錯,自己給自己70分。而我希望下次再上台報告的時候,可以比70分高。 相信在看blog的人,很少人知道我的研究主題到底是幹麼用的,包括一開始我提到的conference的一些內容,這個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,所以我就不把重點放在這個地方。在這裡想要說的是,回顧這8個月,我覺得我自己真的有在進步,雖然我知道說這種話很不要臉,不過這是真的,但是,我覺得我可以更好。未來2/3的研究所,還是好好加油吧! ( 說真的,我很討厭說這種正向積極的話,不過這一次就算了,下次我不會了。) 畢業的目標其實也訂出來了,1.3um的Quantum dot lasers,雖然覺得有點難度,不過……,也只能這樣了。 最後,解釋一下什麼是Quantum Dot,量子點。上面這張圖就是很多個Quantum Dot,平均直徑是15nm,高度大概是6nm。nm就是台灣很流行的nanometer─ 奈米,很小一個吧!雖說要長這種東西出來,但是怎麼長?這真的是個問題。
Haruki Murakami
“ Haruki Murakami “這個小說家的名字大概很少人聽過,不過如果說” 村上春樹 ”的話,應該就很少人沒有聽過了。而這個小說家代表著什麼?對別人而言,他可能是一位小說家、一種文字風格、一個模模糊糊的日本人、一個族群、一個時摩的詞彙……,等。而對我而言,村上春樹代表著我一段多愁善感的歲月,這段時間大概是我19歲到22歲左右,才三年,現在看起來這段時間還真短。說真的,因為看他的小說,我曾經以為我會一個人就這麼的孤獨過下去。而我最喜歡的村上的小說是【發條鳥日記】、【尋羊冒險記】、【挪威的森林】、【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】。 第一次看他的小說是大二的下學期,差不多19歲過一點,我也不是很確定,那時候看的是【挪威的森林】,不過是大陸版的電子書,翻譯的不好。那時候很喜歡其中的一段情節,就是渡邊跟綠在百貨公司的頂樓聊天,然後忽然下起雨,所有的人都跑到百貨公司裡躲雨的時候,只有他們兩個還是一動也不動的坐在外面,只撐著一把傘。會喜歡這段的原因是因為村上把百貨公司的頂樓描述的很生動,我幾乎就直接聯想到大立伊勢丹,然後再幻想把自己放進去那個情節會有多浪漫,那個時候我很喜歡做這種沒意義的幻想。 看完了電子書之後,我開始到圖書館找一些他的小說來看,然後花了大約1年多的時間,我就看完他所有的小說,不管是長篇還是短篇,當然還有遊記跟隨筆。看他的書後,受他的影響其實蠻大的,他小說中的人物通常都會把一個十歲當作一個階段,例如:三十歲或是五十歲,過了那天生日,好像世界就完全不同了。書中很仔細的描述為什麼不同,而我受了影響,所以回想起我20歲生日那天,我一點都開心不起來。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很多的例子,例如:一個人獨來讀往、一個人在家讀小說、覺得大人很無趣、對世界有一種無力感、不喜歡說話……,等。 現在回頭看那些日子,實在是覺得自己很可愛,為什麼自己可以變成一個那麼自我封閉的人?為什麼自己可以這麼瘋狂的去看小說?為什麼在教室裡可以一直不講話?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也很懶的去想,因為都過了,而我也很開心我有過這段多愁善感的年紀,總覺得每個人在長大的過程,如果沒有一段鬧彆扭的歲月的話,好像就少了什麼。 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宅即便的物流士,貨車裡裝著很多東西,這些東西有我的想法、價值觀、世界運轉的方式、情緒、對未來的期許……,這些東西都被我的黑貓卡車隱藏起來。隨著走的里程數越來越多,上上下下的多西就越來愈多。當我到了一家咖啡店,我把孤獨放下。到了一個農家,我收走了新價值觀。到了河邊,我把看過的小說當作石頭一樣,打水瓢地丟出去。很多東西的上下其實不是我願意的,但是也沒辦法。 關於送走的那些東西,看村上春樹的小說就是其中一件。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忽然很少看他的小說,而且發現這件事的時候,已經是幾個月以後的事了,這是一個好現象,還是壞現象?我也不知道,不過我的確對” 村上春樹 “這個詞彙漸漸麻痺了。不過昨天晚上在網路上看到了一個網頁( 網址附在最下面 ),內容是台灣的二十五位讀者對村上提出的二十五個問題,看到裡面一些問題,忽然有種很熟悉的感覺,因為很多讀者的想法我以前也有過,看著看著,有種很感動的感覺,有點懷念那些被我送走的東西,不過算了,以後再找回來就是了,人總不能一直忙著找以前的東西。 文章的最後,附上三個東西。第一個是之前我提到的網頁。第二個是我大二寫的報告,內容與村上春樹有關,9000多字。 第三個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短篇:下午最後一片草坪。 第一個:http://0rz.net/5213A 第二個:http://myurl.com.tw/me2l 第三個:http://myurl.com.tw/r46f